11月26日,为响应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第二届“丝路国际建筑科技大学联盟”倡议,“‘一带一路’中的文化交流(中国与尼泊尔交流专场)国际学术论坛”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学校行政楼负一层会议室召开。本次论坛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尼泊尔蓝毗尼国际科技学院、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研室协办。蓝毗尼国际科技学院院长Khet Raj Dahal,尼泊尔阿尼哥协会Sarbottam Shrestha博士,蓝毗尼佛教大学Sagar Neupane副教授、Khakda Kumar博士,陕西师范大学王东红副教授,西北大学雷钰教授,西安外国语大学张亲霞教授,陕西历史博物馆梁桂林研究员,我校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陈荣、副处长王春梅,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仙娥、副院长张宏程、李焱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孙坤明博士、蒋薇博士、曹兵妥博士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宏程主持。
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陈荣代表学校致辞,他表示,尼泊尔是丝路沿线的重要国家,历史文化悠久,与中国有上千年的友好交往史,新时代中尼两国将依托“一带一路”倡议,继续携手并进,再创两国人文交流的新辉煌。两国学者共聚云端,共叙中尼人文交流的历史和明天,这也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与蓝毗尼科技大学合作的开端,愿双方以此为起点,携手面对机遇和挑战,在建筑科技创新、美好人居建设、人才培养和文化交流等方面不断深化合作。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仙娥对各位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感谢,并做题为“以深化中尼文化交流为契机,汇聚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文明力量”的报告。期望通过本次论坛交流,促进文明对话,促进校际院际交流,促进学者互访、学生培训实习,增进深度合作,同心合力,汇聚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之光,把人类带向希望之乡。
蓝毗尼国际科技学院院长Khet Raj Dahal介绍了蓝毗尼科技学院的基本情况,并表示学院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项目研发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用水质量与供应系统、生物工程技术、绿色科技、建筑控制与评估等方面成果较为突出,与全球多所高校有着良好合作交流关系,期望以此次论坛为契机,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携手并肩,互惠合作,形成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围绕本次论坛主题,国内外学者展开充分交流。尼泊尔阿尼哥协会Sarbottam Shrestha博士做了题为“尼中两国的文学与影视作品译介交流——基于翻译实践的思考”的报告,为大家分享了他在翻译尼中两国文学与影视作品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思考;马克思主义学院李焱副院长做了题为“中国传统礼乐文化的世界价值”的报告,阐释了中国传统礼乐文化在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中的价值,丰富了中尼文化交流的内涵;张宏程副院长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分析了历史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为论坛增加了历史的厚度,彰显出中尼交往源远流长;陕西师范大学王东红副教授做了题为“十年来中国与尼泊尔的治国理政经验交流互鉴”,分享了他丰富的实地考察与实践经历,拓宽了论坛的学术视野和实践视野;蓝毗尼佛教大学Sagar Neupane副教授,结合他的亲身经历,分享了题为“中国-尼泊尔两国国际友好城市的发展建议——来自亲历缔结实践的考察”的报告,报告内容丰富,视野开阔;陕西历史博物馆梁桂林研究员分享了题为“一带一路与茶文化”的报告,他指出,茶叶作为中尼两国友好交往的纽带,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孙坤明博士从近代史的角度出发,为大家揭开了“西学影响下的晚清汉学流变”,再次强调了文明互鉴的重要意义;蓝毗尼佛教大学Khakda Kumar博士做了题为“玄奘是对中尼交流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来自翻译玄奘的《大唐西域记》的经历”的报告,他介绍了自己在翻译《大唐西域记》过程中的问题与思考,并表示将继续致力于中尼文化之间的交流传播;西安外国语大学张亲霞教授则从“伟大建党精神国际传播的思考”入手,为大家讲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世界意义。西北大学雷钰教授、陕西师范大学王东红副教授分别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发言做了点评。
院长李仙娥致辞闭幕,她表示,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享,体现了中尼两国的深厚友谊,本次论坛研讨交流深入而领域广阔、研讨成效突出,是一次成功、精彩的论坛。
随后,李仙娥院长、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王春梅副处长以及蓝毗尼国际科技学院院长Khet Raj Dahal共同主持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与蓝毗尼国际科技学院初步合作意向备忘研讨会。研讨会基本达成了校际合作的初步意向,双方将在联合科研、学者互访、联合培养、互派留学生等方面展开合作。本次论坛以及校际合作备忘研讨会的成功召开促进了中尼文化交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丝路沿线中国与尼泊尔两国之间的合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