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上午,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勇教授应邀来我院,在教学大楼811报告厅作了题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的几个问题”的学术讲座。学院教师及2017、2018级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讲座,讲座由院长李仙娥主持。
会议伊始,刘勇教授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对新时代面临的问题及历史方位、使命和目标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在详细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的基础上,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种新型文明观和实践范型,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福祉、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提出的中国方案,是需要世界人民共同接力奋斗才能实现的美好目标,是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伟大事业。
接着刘勇教授从认真把握规范、达到基本标准、苦练写作能力、遵守道德规范等方面,就硕士生学术论文写作进行了无私的经验分享,刘勇教授指出,研究生的学习和写作要有历史意识,明确该读什么书,该怎么去读,通过不断积累形成自己的知识储备;要有时空概念,按照个人的人生目标、价值定位、使命担当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优先顺序的安排;要历史的写作,明确为谁写,才能写出有价值、有意义的学术论文。
下午,刘勇教授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夏永林教授,西安科技大学高振岗教授一道,共同对我院参加“四好”思政课教学竞赛的教师进行了悉心指导。通过教学观摩,三位专家对本次参赛的6名教师进行了“一对一”辅导,从参赛选题、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案例选用、语言表达等方面,对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本次指导活动对我院教师进一步提升教学方法技能,讲好思政课,积极备战“四好”思政课教学竞赛提供了有力支撑。
刘勇简介:
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专家组成员,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课百人巡讲团成员,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基地特聘研究员。入选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计划,江苏省首届优秀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领航·扬帆”资助计划,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支持计划。荣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标兵”,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提名人物”,全国首届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思政)专业教学技能大赛决赛“优秀指导教师”。兼任国际价值学会客座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副主编,《思想政治课研究》编委。近年来主持10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论著8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130篇,10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荣获20多项厅局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