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做好马克思主义学院202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工作,提高基金申报质量,10月2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工科楼三楼会议室召开202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动员暨辅导会。学院领导班子及全体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院长宋阳主持。

学院邀请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梁军教授作题为“国社科基金申报的基本情况、策略与方法分析”的国家社科基金申报辅导报告。梁军教授结合自己成功申报的经验,从国社科基金申报的基本情况、策略与技巧三个方面展开阐述。一是国家社科基金申报的基本情况。梁教授指出,高校作为国家社科基金申报的核心主体,科研资源分布日趋多元。他分析了2024–2025年申报趋势、政策导向及评审标准,强调国家战略引领课题设置,同时地方高校与青年学者崛起推动科研生态多元化。社科研究更注重问题导向、学科交叉与服务社会,研究者应紧跟国家战略、发挥自身优势、勇于创新。二是国家社科基金申报的策略。针对不同学科领域,梁教授强调马列·科社/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应注重将理论创新与时代课题相结合,深入研究经典著作并挖掘当代价值,关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重要概念的研究。建议学者构建清晰的学术框架,化繁为简、化生为熟。三是申报案例与技巧。梁教授分享了自己成功申报的经验,强调选题应“顶天立地”:“顶天”指把握国家大势与前沿,“立地”指立足实际问题,体现国家需求与问题导向,突出时代性、创新性与现实意义。
院长宋阳指出,一是提升站位,精进能力。强调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通过深入学习申报政策、评审标准和撰写技巧,结合国家需求、学科前沿及自身基础,确保选题的创新性、实用性与可行性。二是坚守科研诚信。必须恪守学术规范,杜绝学术不端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维护学术研究的纯洁性和严肃性。三是要做有组织的科研、有交流互动的科研、有勇于批判自我的科研。学院要加强组织动员、科学谋划,精准指导,力争推出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