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强调,“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历史和全局的高度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各级党委组织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使命。我们要树立长远眼光,推动干部队伍、党员队伍和人才队伍在数量上“源源不断”、能力上“堪当重任”、状态上“接续奋斗”,努力为事业发展培养造就大批可靠接班人。
持续选育德才兼备的执政骨干,着力形成薪火相传的生动局面
我们党一贯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在各个历史时期,党的干部始终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新时代新征程,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仍然要靠各级干部带头干、带领干,必须源源不断培养选拔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坚持标准、树好导向。用人导向最重要、最根本、也最管用,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我们要深入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把好选人关口,树立正确导向,以好导向选出好干部、引领好风气。突出政治标准,细化完善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办法,建立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机制,落实在重大斗争一线和经济建设主战场考察识别干部操作办法,深入考察干部的作风状态和实绩表现。推深做实“三案”精准管理,常态化开展领导班子运行和领导干部表现情况综合分析研判,为精准科学选人用人提供重要参考。
教育培养、提升本领。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我们要切实抓好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帮助干部提高德才素质,更好肩负起新时代的职责使命。实施“铸魂赋能强基”工程,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头脑,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指示批示精神,紧扣重大战略开展务实管用的专题培训。大力推进干部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交流任职,常态化选派干部到沪苏浙挂职锻炼、跟班学习。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健全定向、精准培养机制,努力建设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
严管厚爱、激励担当。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价值所在,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上也要为干部担当。我们要健全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和保护机制,落实好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各项措施。坚持以实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选拔重用善谋划、重实干、肯担当、出实效的干部,制定实施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巩固拓展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成果,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完善容错纠错裁定机制,明确细化适用情形、政策边界和认定标准,消除干部干事顾虑。加强干部日常监管,用好提醒函询诫勉等手段,推动干部干成事、不出事。
不断吸收各行各业的先进分子,着力锻造勇当先锋的党员队伍
《决议》指出,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来体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朝气蓬勃,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必须源源不断把各方面先进分子特别是优秀青年吸收到党内来,使我们党保持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做好发展党员工作。质量是发展党员的生命线。我们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加大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大学生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等群体中发展党员力度,注重做好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和基层一线、薄弱领域发展党员工作,不断吸收新鲜血液。严格发展党员政治审查,深入考察了解发展对象的入党动机和政治素质,把那些政治上不合格、想混入党内捞好处的人坚决“挡在门外”,永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机制,不断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推进党员分类管理,根据不同党员群体特点,实行分类式、差别化管理。着力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题,探索流入地和流出地双重管理模式,确保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加强党员政治教育、党性教育,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鼓励党员上讲台,普遍开展“微党课”,探索主题党日“1+ X”模式,挖掘运用本地红色资源,用好远程教育、“两微一端”等载体,让组织生活的“党味”和“鲜味”浓起来。
引导党员发挥作用。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近年来,面对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等重大斗争考验,广大党员迎难而上、冲锋在前,通过组建“党员突击队”、设立“党员先锋岗”、建立“临时党支部”等,构筑起坚固的红色防线。我们要加强教育引导,激励党员在新征程上更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注重典型带动示范引领,总结宣传优秀党员先进事迹,对在重大斗争中表现突出、符合入党条件的积极分子及时发展入党,营造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健全“党建+信访”工作机制,推动党员领导干部接访下访、阅批群众来信,在为民服务中强党性、当先锋。
广泛集聚爱国奉献的优秀人才,着力激发引领发展的创新动力
《决议》强调,要源源不断培养造就爱国奉献、勇于创新的优秀人才,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实现安徽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必须坚持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地位,坚定不移实施人才栽树工程,加快形成近悦远来、英才荟萃的生动局面。
真心爱才。人才工作关乎全局、关乎长远,怎么重视都不为过。我们要自觉加深对人才价值和作用的深刻认知,真正从内心深处尊重人才、爱护人才。认真落实党管人才原则,推动各级党委(党组)落实人才工作主体责任,推动“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做到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关爱人才尽心竭力。加大人才团结凝聚、联系服务力度,开展“人才政策落实年”活动,举办首届“徽常爱才逐梦江淮”人才活动周,健全完善全省统一的高层次人才服务网络,为广大人才创造舒心暖心的工作生活环境。
悉心育才。人才是发展的战略资源,没有人才优势,就没有创新优势、发展优势。我们要发挥人才工作牵头抓总作用,组织实施江淮“战略帅才”“产业英才”“青年俊才”和“菁英学子”计划,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突出培养造就高素质战略人才队伍,研究制定针对战略科学家等顶尖人才的支持政策,发挥好国家实验室和科学中心等各类平台作用,引进培养科技领军人才。聚焦十大新兴产业发展,大力引进培育青年科技人才、科技产业组织人才、卓越工程师、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江淮杰出工匠。深化长三角人才交流合作,推动标准共建、市场共育、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精心用才。用好用活人才,关键在体制机制。我们要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升人才政策竞争优势。建立健全放权松绑与约束监督相结合的人才管理机制,深化科研经费管理和科研项目管理改革,根据需要和实际向用人主体授权,既真授、授到位,又确保下放的权限接得住、用得好。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坚持破“四唯”与立“新标”相结合,完善科研、技术、技能等不同岗位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健全“单位出榜、中介揭榜、政府奖补”引才机制,加大人才资源项目政府购买力度。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允许失败、宽容失败,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