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返回首页 >> 学习园地 >> 正文

日记里的青春赞歌
编辑:      发表时间:[2021-11-26]       阅读:

“王杰老班长入伍4年,留下了300多篇、共计10多万字的日记,里面详细记录着他在训练生活中的思考感悟。”在陆军第71集团军某合成旅王杰事迹陈列馆,兼任解说员的女话务兵谢梦琪介绍,日记的内容集中展现了王杰精神,“大家耳熟能详的‘两不怕’精神、‘三不伸手’等都源自这几本日记。”

1961年,王杰同志应征入伍,写下了他的第一篇日记——“人一生以服从祖国需要为最快乐,服兵役是第一志愿。”

“服役期间,王杰同志刻苦钻研军事技能。”谢梦琪做了6年解说员,数百次的讲解让她对王杰同志的故事如数家珍,“为了尽可能贴近实战要求,王杰同志主动往训练器材里灌沙土,做到和真实地雷一样重。”

灌满沙土的木壳雷、磨秃的工兵锹、用胶布拼接的导火索……陈列馆里近百件王杰生前训练生活用品,诉说着英雄不惧困难、艰苦奋斗的青春岁月。走近一件件展品、一张张照片,仿佛走进了王杰同志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在王杰事迹陈列馆日记展厅,三面日记墙上刻录了50篇节选的日记原文。1965年5月1日,23岁的王杰同志在日记本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两个月后,他用生命践行了这句铮铮誓言。

在一面展示墙前,谢梦琪介绍道,王杰同志牺牲后,各地掀起学习王杰精神的热潮,“这里展出的是50多年来出版发行过的王杰日记”。

“王杰的枪我们扛,王杰的歌我们唱,‘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一心为革命,永远跟着党……”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首纪念王杰同志的歌曲在陈列馆里回响,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传承王杰精神。

如今,王杰事迹陈列馆已成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来自机关、企业、院校等的干部群众前来参观学习,仅去年一年,就有超过4万人前来学习王杰精神。

“希望更多的95后、00后群体可以走进陈列馆,阅读王杰同志的日记。”在谢梦琪的解说经历中,学生群体在参观时总会提出很多的问题,她也会一一细致解答,“要让青年一代学习英雄故事,用年轻人的语言去讲述英雄事迹,让王杰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版权所有: | All Right Reserved 201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雁塔校区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中段13号 710055 电话:029-82202222 | 陕ICP备05001615 V8.0-2016